“双减”提质増效,教研促进高效课堂——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教研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1-11-21  打印本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我校小学数学组在十月份进行了由陈明山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展示活动。主要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自我反思、教学研讨等互动的教研方式,促使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的促进老师们的积极性。本次公开课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我们在教学方面得到磨炼和提高,同时推进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备课环节

由陈明山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想。

张志老师认为,可以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构建模型,通过建模,让学生对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有深入的了解。

吴多威老师觉得要让学生自己独立画图,恐怕时间不够,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是不是老师可以提前准备适当的素材。

潘怡老师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分为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部分,体现了课改后的新的教学理念,数形结合,形象直观,简单明了,对比分析,初步形成画图的技能,明确和清晰表达了题目中的各条信息在图中的展现,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起到辅助作用,为顺利的解决“归一”问题打下了基础。是一节非常好的教学设计,如果能在数量关系上多些关注那就更好啦。

老师们的集体备课记录

通过集体备课,大家一致认为数学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为主的数学课堂,避免教学满堂灌和以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方式,要设计画图分析的预习单,培养学生画图分析问题和根据数量关系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设计时要深入把握数学概念和意义,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围绕数学核心思想设计教学,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上课环节

陈明山老师在三(1)班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之“归一”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数学离不开思维,语言表达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问题入门教学的关键。陈老师导入新课时,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音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学生动手画示意图,通过分析交流得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得出解题的模型,最后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答“归一”问题的能力。

评课环节

陈明山老师先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进行总结反思:我以妈妈卖碗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两步计算,建立归一问题的基本模型,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再根据题目中的其他条件,算出几个最后的结果。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在课件的设计中,主要采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本节课本人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反思也发现自己有以下不足:  1.课件设计不够合理,选择课件底色暗淡,使听课老师和学生看屏幕不是很清楚,而且在操作时也有失误。2.在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时,语言不够精炼,在建立归一问题的基本模型时,做的不够好。3.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整体学生关注不够。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以课堂标准为指引,让教学工作尽量走进更优质高效的课堂。

潘家壮老师点评:陈老师的导入简洁目的明确,一开始就有关注对学生阅读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提出问题的面不宽,要培养学生大胆提出多样化问题的习惯。一开始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就不够浓,说明老师情境创设不够好,导入可以再生动和童趣些。陈老师的教学过程清晰,教学重点突出,通过课件出示例题,让学生阅读明确题目中有用信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学生通过画图比较分析和解答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检验环节,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严谨态度,教师如果能多教教学生如何看图,并结合画图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在图或算式的旁边,标上"总数÷分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的数量关系,就能使三年级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转向用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的抽象一点的思维。课件呈现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效的帮助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正式呈现出了两步解决此种问题的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要多问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为什么要先算“18÷3”?让学生多说说算式的意思。对比环节设计得也很不错,让学生明白都是要先求一个碗的价钱,从而体现出归一问题的灵魂。陈老师帮助学生明确综合算式的意思和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这一点做得很好。

谢芳华老师点评: 陈老师这节课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画图理解数量关系,列式并解决问题,回顾反思,拓展延伸,巩固训练,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优点主要由以下几点:1.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2. 重视画图策略的运用。3.重视学习方法的对比,初步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不足之处:1.分析问题和画示意图的时候没有强调“同样的碗同样的价钱。2.对学生进行归一问题的教学模型的建立训练不够。

吴旭老师点评: 听了陈老师这节课,觉得陈老师上的非常不错。这可以妈妈买碗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计算,建立归一问题的基本模型,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根据题目中的其他条件,算出几个单位的量最后得出结果。学生抽象思维不强,老师采用画图的方法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潘怡老师点评:听着陈老师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一是通过图示分析题意,提高学生画图策略意识及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归一问题的模型,在教学中陈老师以画图策略和模型构建为主体思路,有效地展开了相应的教学,陈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归纳和比较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足的地方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力度不够,个别环节过渡不自然。虽有瑕疵,但陈老师凭借过硬的教学能力,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林英华组长: 大家对陈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优点都表示赞同,也提出了各自的一些看法,我觉得陈老师这节课达到了基本的教学效果和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出陈老师从语文教学转变到数学教学的能力水平,陈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很强的。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无论用课件还是黑板板书,都要透彻分析重点的关键词和数据,使学生养成用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习惯,使解决问题更有根有据,要关注全班学生,创造更高效的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课堂。

老师们的评课记录

本次教研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呢?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课堂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全册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认真备课和高效组织课堂教学,避免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教学方式,不要指望通过大量练习和作业来让学生掌握,而要通过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来提质量。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要该教的没有教好,次要的讲一大堆。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填鸭式、讲读式、灌输式的教学,要提倡或采取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营造独立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会自主学习。

希望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借助双减这个锲机,认真研读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的减负、高效、提质。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