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校教师专业水平,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升我校整体数学教学水平。我校3月12至17日,开展由陈明山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校级公开课活动。
活动一:集体备课
2025年3月12日,全校数学老师在三楼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解决教学难题。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陈明山老师分别从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全体数学老师就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各抒己见,提出宝贵意见。大家总结出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比较好,学情分析到位,但教学目标制定只关注知识与技能,没有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该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掌握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设计动手操作和观察环节,让学生理解何为等底等高和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和探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教学重难点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目标制定准确,目标制定还要体现核心素养,充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空间观念,体会类比和转化等数学思想。
4.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完整,无论是导入、新授、还是巩固练习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较完整,思路清晰。
5.巩固练习环节,有些题有一定难度,由于时间关系,怕分析不够透彻,所以有些问题可以放在下节课进行。
活动二:课堂教学展示
2025年3月13日,陈老师在学校同步课堂教室进行《圆锥的体积》课堂教学展示。校领导和全体数学老师到场听课,还有橡胶研究所学校的六年级师生也早早连线观摩。随着急促的上课铃声响起,陈老师开始了他精彩的课堂教学。
陈老师的教学过程:
一、用生活实例情景导入,让学生知道要求沙堆的重量,必须先求圆锥形沙滩的体积。同时,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为新课教学推导圆锥体积打好基础。
二、讲授新课环节,先提问质疑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注重操作、观察、分析,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陈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并板书圆锥的体积计算的3个公式:V锥=1/3V柱=1/3S底h=1/3πrh,完成课本33页例3的教学,注重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圆锥体积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
三、练习巩固,进一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同时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感悟提升。
活动三:集体评课
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参加集体评课活动,数学组长张志老师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先由陈明山老师阐述教学过程和反思,再由各老师点评。
通过集体评课,大家总结如下:
一、教学过程清晰,导入扎实有效。陈老师从课本主题图直接引入求沙堆的体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猜一猜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老师直接用例题导入,既节约时间又能快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掌握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再进一步探究是否所有的圆柱和圆锥体积都有这样的关系,从而突破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有效落实了重点难点,陈老师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器具,利用水为实验材料,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发现、归纳、推导圆柱与圆锥之间体积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落实空间意识、几何直观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方法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练习扎实,设计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习题,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情况,又考核学生的判断能力及对圆柱与圆锥之间关系的理解。运用圆维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四、教学设计合理,本节课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每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教学过程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有效果的,说明老师的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有效的。
五、不足的地方:
1.给学生经历操作和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过程中时间太少,操作前要讲清楚操作要求,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学生动手操作不够严谨,学生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锥体积关系时出现一些误差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必须装满,可以再抽学生上去操作,然后老师再去验证。
2.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整体参与度不够,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气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
3.巩固练习的设计偏难些,由于时间关系,个别题没有讲透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整堂课,学生回答问题和表达看法的声音较少,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讲讲他们的想法,可以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如老师多些微笑,语言多些鼓励,眼神多些赞赏等。
总之,教研活动对教师、学生和学校都有重要意义,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集体备课和观摩,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果。今后,我校将继续重视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中要质量,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