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疫情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反复,这位“老熟人”,又双叒叕杀了个回马枪!新冠病毒变异株卷土重来,儿童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新冠病毒的预防工作,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现将新冠病毒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
三大原因引发疫情反弹
这次疫情反弹并非毫无征兆,背后有三大“推手”。
五一假期,不少人踏上旅途,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就像给病毒开了一场“跨省派对”,让它们得以随着人潮四处传播。
与此同时,春夏之交的天气如同“过山车”,多地单日温差超10℃。忽冷忽热的气温,让呼吸道黏膜变得脆弱,抵抗力直线下降,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此外,随着天气转暖,不少人放松了警惕。大街上,戴口罩的人明显减少,部分人甚至觉得 “阳过就有抗体,不用再防”。然而,这种想法存在误区,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防护意识松懈无疑是给病毒创造入侵机会。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和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多为2~4天。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老年人及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和病死率更高。
临床表现
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加重可出现肺炎表现,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
最新防疫指南
个人防护:阻断病毒传播
规范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时,务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确保贴合面部,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洁双手,尤其是触摸公共物品、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聚集性活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筑牢健康屏障
均衡饮食
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增强抵抗力。
适度运动
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运动(如快走、跳绳、瑜伽等),提高免疫力。
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让身体处于最佳防御状态。
环境消杀: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室内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定期消毒
对门把手、手机、键盘、桌面等高频接触物品,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减少不必要外出
尽量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如需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加强免疫保护
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仍是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
关注官方信息
留意本地疾控中心发布的疫苗接种安排,确保符合条件时及时接种。
夏季多病共防,当前也是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高发期,症状相似,建议通过抗原检测区分,避免盲目用药,新冠病毒可防可控,家长无需过度紧张,但需保持警惕,做好日常防护,当科学防疫遇上温暖守护,让我们并肩成为孩子们抵御病毒的坚实盾牌,共守夏日健康防线!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