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行致远
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的舞台,2022年11月22日,我校如期开展本学期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公开课由吴秀芳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第19 课《父爱之舟》。
集体备课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首先,由吴秀芳老师阐述本课的教学思路: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学习这部分内容,先是自主学习生字词,再交流容易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容易写错的字。
2.理清结构,梳理场景。利用导学单,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关键词概括场景。
3.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提炼写作方法。
接着,其他老师对吴秀芳老师的教学设计展开探讨。
林艳青:本节课内容安排较多,活动二可分组进行,利用导学单一一落实。
欧贻霞: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一题,利用导学单,引导学生从2-9自然段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阮青妹:生字词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易错字很有针对性,到位。
韩俊文:找出情景变换的句子,可提示学生从时间变换中去准确找出相关关键句。
周曼:课文篇幅长,孩子难以概括相关场景,可利用课件作为辅助,节省时间。
课堂风采
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说说看后体会。并简单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爱。
听课教师认真做笔记。
活动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容易读错的字词。“冤枉 枇杷”后一个字读轻声。
2.难理解的词语。结合图片理解“泥灶 乌篷船 粜米 ”三个词语。
3.容易写错的字。“考 枕”
活动二:理清结构,梳理场景。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组长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集体评课
先是吴秀芳老师进行教学公开课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反反复复钻研教材,我在思考,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而我选取的教学内容是《父爱之舟》,课文篇幅很长。我要如何取舍,教什么?怎样教?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三个环节:认识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中围绕父爱的几个场景。
教学前,我最担心学生不能准确找出场景变换的句子,进行概括。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时间上把握不够。生字词这块,我预设可能学生轻声读不好,结果有个别词学生还不会读,导致花了过多的时间。而概括场景这块,学生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能准确把握。这说明我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到位,引导课前预习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积极,教师不能顾及到全部学生,把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
谢春雨: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文短教,把课文里的重点句段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概括出来。利用小组讨论启发引导“我”梦中出现的难忘场景,让组长汇报总结这个环节做得很好。
不足之处是学生学习生字词占用的时间过长。
谢艳:《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文章所写内容看似零碎,实则结构严谨。作为教师,吴老师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备课、上课,值得我学习。吴老师的课堂娓娓导入带给学生平静、实在感。教学过程注重方法指导给学生以方向感。在归纳场景环节中,吴老师重点指导了一个场景,其他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但是也有学生没有参与到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中。
曾繁勇: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感亲切,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识字教学。层次渐进,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七个场景的内容。但是识字教学占用的时间较多。
吴得志:
1.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本,以生为主,知识由浅入深,诱导启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考、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逻辑性强,教学思路严谨,抓住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韩俊文:
1.教师注重字词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2.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相机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一场教研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探讨,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站好课堂主阵地,让课堂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教研如花,馨香悠长。我们深研促优,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