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为提高大家的“反诈防诈”安全意识,请认真阅读学习以下相关内容,在生活中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
电信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常见的诈骗案例
购物诈骗
网络交易、购物诈骗的主要形式是:专业诈骗犯罪团伙通过自身创建的电子商务网站或知名大型商务网站发布虚假商品销售信息。以“超低价”、“走私货”、“免税货”、“违禁品”等虚假内容吸引网上消费者。
假冒客服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各大银行、移动、联通、电信等产品具有积分功能的企业,给事主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微信等,要求事主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套取事主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利用上述信息在网上消费或划转事主银行卡内金额。
熟人
电话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事主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事主联系报案。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及“设置防火墙”操作,达到诈骗目的。
交友诈骗
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特别要当心的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聊天诈骗,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反诈防骗小提示
你们好!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其实,识别骗术并不难,今天再教大家几招:
四个“不”
1.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2.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3.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4.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四个“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3.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记住“五个一”
一起学习:反诈宣传知识
一个APP:国家反诈中心
一个电话:96110
一句忠告: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个关键:守住钱袋子,切勿向陌生人转钱
八个“凡是”
六个“一律”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也应该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个人防范意识。让我们家校合力,共同携手,保护好学生与自身安全的同时,共同宣传反诈骗,提高防范应对措施,共建和谐校园!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